海洋技术科学学部简介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部是面向国家“海洋强国”和山东“海洋强省”重大战略发展需求,依托齐鲁工业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和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六十余年的科研积累成立的科教融合学部。学部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指引,秉承“科教相长、研产相助”发展理念、践行“院所一体、科教融合”发展模式,以“建设一流海洋特色学科群、打造一流海洋特色高等教育品牌”为目标,依托研究所的科研、平台、成果、国合、项目和人才等资源优势,为国家培养海洋领域创新型、精英型高素质人才。
海洋学部培养特色
学部科研实力雄厚、平台优势明显、师资力量强大、国合特色突出、学科潜力巨大,探索出了“学、研、产、用”一体化的育人模式,为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下设海洋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海洋测控方向)、海洋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学部充分考虑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努力将学生培养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科教融合,多维育人
融合大学和研究所优质科研、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学部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实际需求提出生活-德育、学业-科研、升学-就业相结合的“三阶段”指导模式,努力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名师汇集,因材施教
2021年,学部王军成研究员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校(院)自主培养的第一位两院院士。学部现有科研人员和专任教师近300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一位位名师传道授业,立德树人,他们组成了海洋技术科学学部闪亮的名片。
每名学生都可以选择具有博士学位和多年工作经验的一线科研人员作为学业导师,实现因材施教式的准研究生培养。设有海洋英才培养计划和优秀学生奖学金,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国际视野,精英育成
2020年,海洋技术科学学部牵头,成立上合海洋国际创新中心,秉承“开放共享,合作发展”的理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实行“国合 科研 教育 产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成为国际合作的新标杆、海洋科技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摇篮。
学部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为学生深造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高校建立了人才交流与培养机制,为学生与国际知名专家直接交流并了解行业国际前沿提供了有效途径。
研产相助,直通就业
学部通过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学研生态,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打造了开放式人才培养完整链条。学部与权属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进一步拓宽就业之路。学生可深入权属企业研发一线参与实训实践,优秀毕业生亦可直接推荐就业。
海洋学部专业介绍
海洋技术专业
专业概述
海洋技术专业下设海洋声学技术、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海洋遥感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个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物理海洋学、海洋声学、海洋光学、海洋遥感、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遥感与信息处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等相关领域从事海洋基础研究、海洋调查与开发、海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及数据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海洋技术专业自招生以来,志愿满足率均达到100%,山东省最低录取分数一直保持在特殊控制线以上,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重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
专业特色
本专业拥有专业知识传授平台、科研能力培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平台等在内的多元培养平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精英人才育成模式。采用准研究生“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开学初即为每一名学生配备具有博士学位或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作为学业导师。第一、二学年(1-4学期)学生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大二期末学生根据兴趣特长选择专业方向;第三、四学年(5-8学期)根据专业方向实行个性化培养,完成专业核心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专业课程依托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科研创新平台进行模块建设),并完成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
学生实行导师制管理,导师负责学生的全过程综合培养,包括指导学生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工程研发项目、指导学科竞赛、未来发展规划及就业指导等。
海洋声学技术方向
方向特色:海洋声学技术方向聚焦声学技术应用于海洋科学考察、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海洋探测、海底油气资源勘探等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制定涵盖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技术)、海洋声传播原理、声信号检测与处理、声学计量校准测试、水下声学平台结构振动特性等方向同时具备实践应用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理论与实践交叉、科研与教育融合的宗旨,培养既有扎实数理基础又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海洋声学技术方向毕业生可以在与海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研发单位、政府部门或其他服务部门从事海洋传感器与仪器研发测试、海洋数据处理、科研教学或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其它与声学相关的研发或服务工作,同时还可以选择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继续深造。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方向
方向特色:海洋光学与激光探测技术方向依托山东省科学院海洋光学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科学院“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创新团队,课程设置涵盖海洋光学基础理论、海洋激光探测、海洋光电成像、海洋光谱测量和海洋光电信息检测等方向,突出光学探测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研究,培养在海洋研究和开发中具备应用光学遥感、激光、光学信息理论和实验方法等光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海洋光学技术方向教学以海洋观测/探测需求为中心,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探测与监测仪器研发,以及其它与光学、电子信息等方面相关的工作。也可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所继续深造。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海洋遥感与gis技术方向
方向特色:海洋遥感与gis技术是新兴的海洋观测与研究方向,集成了空间、电子、光学、地学、计算机等领域的最新成就。教学内容涵盖海洋遥感原理及其应用、室内实验及野外观测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地理信息的基本数据格式和数据处理方法、遥感数据获取和信息挖掘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等,突出新兴信息处理技术在海洋数据科学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相关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能力和自主开发数据处理软件的能力,培养海洋数据科学与信息系统领域综合性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海洋观测、测绘及信息处理、海洋探测技术研发、海洋环境监测和资源保护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从事数据监控、处理、分析相关工作,也可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所继续深造。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海洋测控方向)专业
专业概述
本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科教融合重点建设专业,于2008年开始招生。2019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确立了面向海洋仪器仪表领域的发展目标,开始招收培养海洋测控方向的本科生。本专业下设智能仪器仪表和计算机测控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海洋传感、计算机、电子、机械、测试、控制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海洋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全过程,能够在海洋传感器、测试技术、智能仪器、测控系统等复杂工程技术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国际化视野和领军潜质的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创新人才培养,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安排本科教学,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主要学习复杂系统理论、信号与系统、传感器理论与技术、测控电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精密测试理论与技术、虚拟仪器、测控系统与仪器设计、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工程光学、激光测量技术等课程。注重实践能力训练,可以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参与各类国家级科研工作,以及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精英人才育成模式。
智能仪器仪表方向
方向特色:依托研究所在海洋传感器技术和海洋观测方面的丰富积累和优势,围绕海洋智能传感器、测试计量技术方面设置培养计划、开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涵盖基础数理、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电子电路设计、图像处理、姿态测量与控制、校准测量、智能数据处理与建模、物理化学、海洋生物等研究方向。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突出研究特色,培养既具备智能海洋传感器和测试计量技术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技术及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就业方向:智能仪器仪表方向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智能海洋传感器和测试计量技术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学术能力,毕业后有能力在政府部门、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科研院所或华为、中兴、安捷伦、英特尔等国内外大型电子类公司从事相关工作,尤其有能力在与海洋传感器、测试计量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及服务部门从事海洋传感器研制、测试计量与分析、海洋数据处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也具备从事其它与海洋传感器相关工作的能力;也可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所继续深造。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
方向特色: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依托研究所在海洋浮标、海洋潜标、立体观测网、无人艇、无人机等方面的丰富积累和优势,围绕智能集成系统、导航与控制方面设置培养计划、开设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涵盖复杂系统理论、流体机械理论、数据采集与通信、精密机械设计与加工、导航与定位、路径规划与控制、无人集群等研究方向。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突出研究特色,培养既具备智能测控系统及其在海洋中的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一定技术及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就业方向:计算机测控技术方向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智能测控系统及其在海洋中的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一定技术及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毕业后有能力在政府部门、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科研院所或华为、中兴、特斯拉等国内外大型电子通信类公司从事相关工作,尤其有能力在智能测控系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从事海洋观测系统设计、智能系统集成、导航与控制等方面的研发,以及其它与海洋集成系统研制及应用等方面相关的工作。也可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所继续深造。
修业年限: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海洋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概述
海洋信息工程是齐鲁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和山东“海洋强省”战略号召、立足“科教融合2.0”改革内涵和“新工科”发展需要而增设的新专业,依托海洋技术科学学部发展建设。该专业面向海洋信息感知特别是水下目标与环境信息感知领域的实际需求,以水下声波为载体教授信息产生、传输、获取和处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结合水下声信息在探测与感知、通信与组网、对抗与安全、协同与融合等方向的典型应用培育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在国防和通用信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海洋技术科学学部深耕水下目标与环境信息感知领域近二十年,在海洋信道声传播建模、目标探测与识别算法、水声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成果;先后完成了海洋环境噪声测量潜标、大深度同振式甚低频矢量水听器、收发合置换能器、水声通信机和高可靠全海深声学释放器等系列水声传感器与仪器,并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孵化科技企业2家;立足“科教融合”工程探索出了集“学、研、产、用”为一体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沿用分段培养和准研究生“导师制”培养方式,遴选具有博士学位或多年一线工作经验的科研教学骨干作为学业导师,灵活设置专业实践课程让学生直面科技前沿或提前参与科研学术活动。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航空、航天、船舶、海洋、电子、通信、计算、互联网等领域的科研院所或国内外大型通信公司,在海洋工程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亦可选择出国深造。
修业年限
四年(弹性修业年限3-8年)。
海洋学部师资介绍
学部现有科研人员和专任教师近300人,其中高级职称约150人,博导和硕导50余人。学部设有院士工作站和海洋科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全职院士1人、兼职院士1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4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4人、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科学院创新团队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2个,建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师队伍。
科研平台介绍
学部建有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仪器装备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海洋高技术领域成果产业化基地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山东省海洋监测仪器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监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创新中心、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多个省厅级创新平台,打造科教产融合全方位发展的生态圈,加速成果做大做强。
海洋学部科研成果
学部长期聚焦国家和山东国际海洋科学前沿和应用需求,在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海洋权益维护与海防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和工程技术装备研发等工作;在船舶气象、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台站、海洋遥感、海洋光学、海洋浮标以及水下目标探测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综合实力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院、市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取得各项专利600多项。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学部以“舍我其谁”的历史定位和现实担当,大力推进海洋核心传感器与高端仪器国产化,实现了系列水声传感器与仪器、全光纤温盐深传感器、系列生态传感器、气象类传感器、激光水汽浓度传感器等5类核心传感器的国产化替代;海洋资料浮标系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船舶气象仪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舰船、科学调查船、志愿船及其他民用船只;自动化台站观测系统可靠性强、稳定性高,实现无人值守连续监测,广泛应用于沿海海洋环境监测站、海岛无人值守自动观测站以及海上平台;各类海洋调查工具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在海洋科学考察和勘测调查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以科技成果转化成立8家科技公司,吸引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
专业招生信息
海
洋
学
院
官
方
微
信
pg电子网站的版权所有: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地址:中国青岛苗岭路37号
电话:0532-58628520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0037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