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概况:
海上移动平台智能化控制单元面向未来透明海洋、智慧海洋发展方向,在移动观测创新平台占据重要地位,单元以国家需求为牵引,以创新技术为驱动,总体致力于异构海上移动平台系统的智能优化控制及海底观测网络组网关键技术及装备。学术方面重点深入探索复杂海洋环境下智能移动平台路径规划、轨迹跟踪、能耗优化及组网协同控制等科学问题;科研方面重点研发移动平台控制模块的设计、开发与测试、海底观测网络技术与装备;产业方面可为海洋观测领域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优质的产品服务。
单元现有成员15人,其中博士4人、硕士5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5人,在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6人。单元现有外聘专家1名:美国爱荷华大学工程学院苏拉.达斯古帕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
测绘/测量无人船自主化航行
无人航行器集群编队控制
海上混合节点网络优化
研究成果:
穿浪型双体无人船 |
海底观测网水下接驳盒系统 |
漂浮式水产养殖自动增氧生态浮岛 |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控制系统
pg电子试玩入口的联系方式:
负责人:刘海林
电 话:(0532)- 58628781,13573825307
e-mail: qdliuhailin@aliyun.com
传 真:
邮 编:266100
地 址 : 山东省青岛市苗岭路37号
1、开展船载大气波导监测预报系统研究,研制船载大气波导预报监测设备;
2、进行船载气象监测预报研究;
3、船载气象水文要素的多要素高精度测量及精细化监测;研究船舶测风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建立动态补偿模式,减小船舶移动对测风结果的影响,提高船舶风测量的准确性;
4、船用气象要素传感器研制。
发展方向 :
海洋观测平台载体设计
通过“三化“”六性”的设计理念,
完成对不同海洋,不同海域,不同需求的平台载体设计工作。
对水下固定式及移动观测平台载体进行模块化设计;
每个功能模块可以根据测量要素、应用环境、工作时长、通信方式等任务需求的不同选用标准接口的模块单元,快速搭建出可以适用需求的海洋观测平台载体。
服务类型:
为国内各海洋研究和应用单位提供海洋观测平台模块化载体设计、租售及布放/回收等技术服务,同时也可为数据用户提供海洋观测数据采集服务,可大大减少项目研制周期和经费。
团队介绍
海洋流体机械创新单元以流体机械及工程为研究方向,结合当前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工程应用的需求,跟踪国内外海洋探测移动运载装备前沿技术,以为海洋探测、观测及监测的科研工作研制和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海洋移动运载平台为主要目标,开展水下航行器水动力性能、低噪、高机动性与流体动力布局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研究。
目前团队成员共6人,毕业院校包括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涵盖流体机械、机械电子、流体动力学、船舶推进等专业。
经过前期的发展,团队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已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sci、ei收录论文数十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数十项,获得省级及市级科技奖多项。团队所研制的水下智能靶标系统、水洞系统等均通过了国家级或省级项目的验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船重工集团、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单位的认可。
研究方向
围绕海洋移动观测平台的水动力控制技术与推进技术研究,团队拟开展海洋移动观测平台的水动力性能与推进技术研究(如图所示),掌握高机动性水面/水下航行器的水动力学布局技术,研制高效、机动的海洋移动平台推进装备,核心研究方向:
1)海洋流体机械的非定常流体机理及流控技术;
2)水下移动平台高效动力推进技术;
核心研究方向
成果介绍
1)流体动力学综合实验系统
团队研制的水动力学测试系统,适用于基础流体力学理论研究、海洋流体装备研发等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及装备研制。可用于流体边界层、尾流、湍流、阻力、空化及超空化等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
2)高效推进器
团队采用升力面方法,结合面元法精确预报及设计推进器性能,利用pso算法优化推进器性能,提高效率降低噪声。
3)流动控制技术
团队开展的流动控制技术研究,对无动部件的流控部件开展了系统的水动力学研究,成功研制了低频流动振动器,可广泛应用于化工掺混、水产养殖曝气增氧等场合。
4)新型渔业装备
团队鱼水两相无损泵送装置流动模型建立、高通过率吸鱼泵叶轮及无阻塞流道设计、流体动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自主研制了“真空连续式吸鱼机”工程样机。
单罐体连续式真空吸鱼(虾)机
pg电子试玩入口的联系方式
郝宗睿:(0532)- 58628815,13210080739
e-mail:haozr@qlu.edu.cn
海
洋
学
院
官
方
微
信
pg电子网站的版权所有: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
地址:中国青岛苗岭路37号
电话:0532-58628520
icp备案号:鲁icp备2020037682号